§7.1 孩子常因鼻炎、头疼头晕上不了学,这是怎么啦? —— 引导孩子学会接受不完美

/心理困扰/

志辉是个从小就学习特别努力的男孩。有这样的学习态度,再加上他又比较聪明,志辉初中的时候几乎是班上的“第一名专业户”,还拿过两次年级第一名。中考时他凭借自己的实力,考入了一所重点高中。但是,入学后不久,志辉就开始休学,到现在休学已经整整一年了。

志辉为什么要休学?

这话还得从中考前说起。原本特别看重学习的志辉,不知怎么回事,中考前却玩起了电脑游戏。家人采取强制措施禁止他玩游戏,还引发了亲子冲突。随后,志辉就出现了头疼头晕的症状,也学习不下去了。家人赶紧带志辉去看医生,走了几家医院,都没有发现问题。最后一个医生说,可能是由鼻炎引起的头疼头晕,吃药输液都不太管用,要做手术才行。听医生这样一说,志辉当时就哭了。从此,志辉开始纠结于鼻炎,说自己的鼻炎不治好这辈子就完了,哭着闹着要去做手术。

家长知道,做手术可不是闹着玩的。于是,家长又带志辉去省城一家权威的专科医院看。万幸的是,医生确诊说不碍事,不用手术,慢慢会好的。家长这才放心,回去后想方设法安慰志辉,让他抓紧时间准备中考。最后,志辉终于考进了重点高中。

全家人刚要松一口气,没想到,开学的第二天,志辉放学回家时淋了点雨。更没想到,一次小小的感冒,又让志辉开始头疼头晕。他又纠结起了鼻炎的问题,一直闹到上不了课,看不了书,学习不下去了。没办法,最后家里只好同意让他休学。

用志辉的母亲的话说,噩梦从休学那一天就开始了。休学后,家长带着志辉看了好多家医院,也看了好多科室。有的医生说是抑郁症,有的医生说是强迫症,有的医生说是焦虑症。于是,志辉开始了吃药治疗,过起了病人的生活。一转眼,一年过去了,暑假后志辉就要复学重新读高一了。可是,吃药治疗并没有起到什么效果,症状好像更明显了。

全家人逐渐意识到,志辉的问题似乎不是身体问题,而是心理问题。于是,家人开始搜集这方面的信息。志辉的母亲恰好读到了我的几本书,赶紧与我取得了联系,暑假的第一天就预约来访了。

志辉的母亲介绍了上面的情况后,叹着气说:“唉!您说,孩子这个样子暑假后怎么去上学呀?这孩子到底是怎么啦?”

为了一探究竟,我用较多的时间和志辉进行了单独会话。

志辉的求助愿望很强烈,他拿出写好的材料,开始照着念了起来。在我的一再建议下,他才放下材料,聊起了自己的心事。

他说:“我玩电脑不是父母想的那样。我是个特别看重学习的人。所以,我总是想,必须学好,必须考好,学习也一直都非常认真。我对自己要求也非常严格,不允许自己出一点错。还是在上小学的时候,有一次抄作业题少抄了一道题,我就没完没了地哭了半天。慢慢地,我养成了追求完美的性格,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一丝不苟,为了不出错,总要反复检查。

“上初三后,自己心想要更努力。偏偏就在这时候,我感觉脑子有问题了,感觉学习不下去。您问有哪些表现?就是总走神,总胡思乱想,不能专心听讲,不能专心做作业。比如,听讲时,我总是想着一点也不能马虎,必须一字不落地听懂,可越是这样想好像越听不懂课了;看书时,我总是想一点也不能马虎,必须一字不落地看懂,可越是这样好像越看不懂了,也读不了书了。听不了课,读不了书,还怎么学习?学习不行了,我还有什么用?您说得对,我的这些症状时轻时重:一放假,就变轻;一上学,一考试,就会加重。

“我费了很大劲儿,想方设法和胡思乱想做斗争。结果是越斗争,胡思乱想得越厉害,头疼头晕得越厉害。我非常害怕,如果真的学习不了了,我可就彻底完了。后来,医生说这些症状是鼻炎引起的,我就开始纠结鼻炎的问题,总是没完没了地想。

“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,我想到了玩游戏,想看看自己玩游戏还行不行,我只是想验证一下自己的脑子是否还好使。虽然玩起来也有收不住的时候,但是,我并没有网瘾。

“中考之后的那个暑假,我感觉轻松多了,头疼头晕的症状也没有了。进入重点高中后,我发现自己的入学考试成绩滑到了班上的中游。这时症状一下子又出现了,我又开始胡思乱想了,注意力也集中不起来了。我又听不懂课了,也看不懂书了,越是努力控制,越是控制不了。”

说到胡思乱想,我给志辉讲了一则寓言。青蛙看到蜈蚣长了那么多条腿,不解地问:“用那么多条腿走路难道不会乱套吗?你是怎么控制的?”蜈蚣愣了一下,说:“以前我还真没想过这个问题,你这么一问,倒使我乱了阵脚,突然无法控制自己的脚步了。”

著名画家张大千也遭遇过类似的问题。张大千的友人曾向他发问:“您晚上睡觉时,是将胡子放在被子里呢,还是将胡子放在被子外面?”经这一问,当晚张大千睡觉时,真把将胡子往哪儿放当成了一个问题。他一会儿把胡子放在被子里,一会儿又把胡子放在被子外,翻来覆去,折腾了整整一宿也没有入眠。

听到这里,志辉情不自禁地笑了:“我就是这样,总会为这样的问题而胡思乱想。”

由此可见,志辉的胡思乱想,以及由此引发的烦恼、郁闷,跟抑郁症、焦虑症不沾边,也算不上强迫症,最多是有点强迫症的倾向。让他胡思乱想的,大多是学习上的事儿。比如上课听讲,原本是不必“一字不落”地“听”懂的。比如读书,原本是不必“一字不落”地“看”懂的。也就是说,这样的活动是允许人走神的。但是,由于他非常看重学习,非常想专心学习,就绷紧了神经,稍有走神就认为自己不正常,就没完没了地斗争,没完没了地纠结,他就因此陷入了胡思乱想。所以,在出现类似的胡思乱想的念头时,最好的办法是顺其自然,不去纠结,不去斗争。也就是说,把所谓的走神看成是正常的现象,坦然接受。有了这样的心态,胡思乱想的症状会自行淡化甚至完全消除。

鼻炎和头疼,都是躯体化现象。所谓“躯体化现象”,就是人在遇到难以面对的生活困境时,潜意识里会把心理压力转换成某种躯体症状。这是人在进行自我心理防卫,以减轻内心的痛苦。躯体化现象实际上是一种心因性反应,是心病跑到了身体上。人的身心有着很奇妙的互动关系。人心理上有了生病的需要,躯体往往就会很好地配合,出现躯体化现象,有时候还会真的出现躯体疾病。正所谓“身体跟着心念走”。志辉的情况就是这样,由于他心里没完没了地纠结,不断地给自己消极的心理暗示,鼻炎和头疼的症状就越来越明显了。

心理暗示对人身体的影响非常大。

消极的心理暗示会让人没病想出病来,甚至能要了人的命。国外曾有人以就要被处死的死刑犯作被试,告知被试他们将被大量抽血,以这种方式执行死刑。被试无法看到抽血却能听到血滴到水盆里的滴答声,结果到了一定的时间被试真的死了。其实,实验人员根本就没有给被试抽血,他听到的是水滴到盆里的声音。

相反,积极的心理暗示会让有病的人自愈。曾有一个人到医院就诊,诉说自己身体十分难受,日渐消瘦,吃了好多药都没有效果。后来,一位心理医生接受了他的求治,对他说,你患的是一种综合征。正巧,目前有一种特效药刚试验成功,专治你这种病症,每天注射一支,保证三天康复。打了三天针后,这个人果然病愈出院了。其实,所谓的特效药不过是极普通的葡萄糖,真正治好病的,是积极的心理暗示。

介绍了上面的心理暗示的实例后,临别时我对志辉说:“你看,我们的身体就是这样跟着心念走的。身体跟着心念走,既可以往坏处走,也可以往好处走。回去好好想想,今天有哪些收获?”

/心理解析/

志辉是个悟性很强的男孩。第二次来访的时候,志辉谈了很多体会。他领悟到自己其实没有病,自己的问题也不是医生能够治疗的;他领悟到不要过于纠结一些小的问题,而应该顺其自然;他还领悟到不要总想着什么鼻炎和头疼,要往好处想。

对志辉的领悟给予充分肯定后,我问道:“如果鼻炎和头疼严重时的感觉为10分,现在还有几分?”

志辉不好意思地笑了:“其实,现在已经没有什么感觉了,最多还有1分吧。”

接下来,一个问题摆在了我们面前:为什么志辉会出现这种情况呢?

为了印证我的判断,我们一起进行了专门的测试。我请志辉母子在我给出的如下项目中,分别选择出与志辉的情况符合的项目。

①做任何事情都要求完美无缺,按部就班,有条不紊,有时反而会影响工作效率。

②要求别人也要严格地按照他的方式做事,否则他心里就很不痛快,对别人做事总是很不放心。

③做事犹豫不决,常推迟或回避做出决定。

④常有不安全感,对每件事情都殚精竭虑,反复考虑计划是否得当,反复核对检查,唯恐有疏忽和差错。

⑤拘泥于细节,甚至生活小节也要“程序化”,不遵照一定的规矩就感到不安。

⑥完成一件工作之后常缺乏愉快和满足的体验,容易悔恨和内疚。

⑦对自己要求严格,过分沉溺于职责义务与道德规范,无业余爱好,拘谨吝啬,缺少友谊。

这是针对强迫型人格障碍的测试,符合上述项目中的三项,就可以诊断为强迫型人格障碍。现场测试的结果是,母亲选了四项,志辉选了五项。这个结果与前面我们看到的志辉的表现相互印证,说明志辉确实属于强迫型人格障碍。

所谓强迫型人格障碍,是一种以要求严格和追求完美为主要特点的人格障碍。生活中,这样的人具有强烈的自制心理和自控行为。他们时常有不安全感,对自我过分克制,过分注意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,举止是否适当,因此表现得特别死板,缺乏灵活性。他们的责任感特别强,往往用十分高的标准要求自己,同时又墨守成规。他们处理事情时过于谨小慎微,常常由于过分认真、重视细节而忽视全局。他们怕犯错误,遇事优柔寡断,难以做出决定。他们经常处于焦虑、紧张之中,不能平易近人,缺乏幽默感。

具有强迫型人格障碍的人,遇到强烈的刺激或持续的压力的时候,就容易出现强迫症状,严重时还会导致强迫症。志辉在面对学习和考试的压力时,强迫型人格障碍更严重了。

那么,志辉又是如何形成强迫型人格障碍的?

强迫型人格障碍的形成,一般与家庭教育和生活经历有关。父母管教得过分严厉苛刻,要求子女严格遵守规范,孩子做事就容易过分拘谨和小心翼翼,生怕做错事而遭到父母的惩罚。孩子做任何事都思虑甚多、优柔寡断,慢慢形成了紧张、焦虑的情绪反应,由此形成强迫型人格障碍。

随着咨询的深入我逐渐了解到,志辉的父母都是教师,对他期望特别高,要求也特别严格。用志辉自己的话说,从小就受到父母,特别是母亲的管控和监督。志辉的母亲也进行了深刻的反思,她说自己对孩子期望太高了,管束太多了,要求太严了。志辉的父亲还当过志辉的班主任。志辉说,那段时间他特别有压力,总想着爸爸是自己的班主任,一定要学好,一定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。另外,志辉的母亲自身就有强迫型人格特征,她追求完美,严于律己,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孩子。

/心理对策/

解决志辉的问题,要从改善志辉的人格特征入手。通常,具有强迫型人格障碍的人,可以采取如下方法逐步自我矫正。

一是认知调节法。矫正强迫型人格,先要解决认识问题,要让他真正领悟到:人生没有完美,生活中总有不如意,成功总是相对的,只要努力了就无愧于心。比如,别太拿考试成绩当回事,以平常心对待考试,要明白不是考第一名才算成功。我们是凡人,不是神仙。

二是顺其自然法。具有强迫型人格障碍的人往往过分压抑和控制自己,因此需要学会减轻精神压力。最有效的方式是对任何事都抱有顺其自然的态度,努力去做,做了以后就不再去想它。比如,课桌上的东西没有收拾干净,就让它不干净;字写得别扭,也由它去。

三是当头棒喝法。具有强迫型人格障碍的人,做事十分教条,做事时总想着“应该如何,必须如何”,在某种程度上像个机器人。要改变这种状况,自己可以制造一些当头“棒喝”,当出现某些强迫症状时,对自己大喝一声“停”。这时,人的思维和行为的习惯被打乱,自我意识就能起作用了。若发现自己叫停的力量不够,还可以请自己的好朋友在必要时“棒喝”一声,也会收到较好的效果。

这些方法,都可以帮助志辉矫正自己的强迫型人格障碍。同时,志辉还需要增加户外活动。趁着放暑假,我让志辉开始锻炼,这既能增强体格,又能改善性格。

随后,我与志辉的母亲达成了两点共识:一是家长先改变,主动调整自己的人格特征;二是学会对孩子放手,降低期望,放宽要求。同时,对孩子的所谓症状减少关注,对孩子的改善行为多加关注。最后,我们讨论决定,要逐渐停药。

心病还需心药医。之后,不断传来好消息:志辉彻底停药了,鼻炎不治而愈了,整个人状态越来越好了,他已经开始了新的学习生活。我知道,人格障碍的矫正不是一两天的事,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。但是,我相信,只要继续努力,志辉的未来一定充满希望。

展开全部内容
友情链接